
陜西自古就有“秦地無閑草”的美稱,被譽為“天然藥庫”“中藥材之鄉”。近年來,我省立足資源稟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全省中藥材年產量過百萬噸,形成了涵蓋種植養殖、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中醫藥產業鏈。
“我省一直都是中醫藥傳承和產業發展重點省份,尤其是中醫藥產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醫療機構等資源豐富。”省政協委員、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增林說,陜西是我國中藥材種植基地,中醫藥企業多,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目前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也面臨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賦能不足的問題,存在健康管理、預防疾病手段單一,社區養老服務能力不足等短板。
人民幸福,健康為“要”。健康醫學是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賀增林說,健康醫學模式的實現途徑可概括為健康狀態的檢測、辨識和調控所形成的技術環。其中,健康狀態辨識既決定了健康狀態檢測的數據采集方式,又指導著健康狀態調控的方案制定,是健康醫學模式的核心環節。
近年來,在多學科交叉視野下,健康狀態辨識的理論與方法日益豐富,漸成體系。在此過程中,中醫學參與其中發揮優勢,創新發展理論方法,形成健康狀態辨識的系列技術,體現了主導地位和重大價值。
賀增林說,在中醫學的整體觀與“治未病”理念指導下,現有的健康狀態辨識方法不再局限于面向疾病的指標監控和風險篩查,而是轉向整體性的狀態辨識,從生理、心理、環境適應力等多個維度進行測量,借助“熱聲光電”等物理學方法、量表問卷等心理學方法、模型算法等數學方法、基因蛋白芯片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專家辨識、標準辨識、數字辨識、智能辨識、微觀辨識等形成了不同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時代的健康狀態辨識模式已經實現辨識精度與普及推廣度的兩全其美。”談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路徑,賀增林說,健康醫學的未來趨向是在大數據視野下實現橫跨多平臺的健康監測信息集成,從不同層面全方位關注生命全過程的健康,構建一體化的健康網絡。此外,新的健康狀態辨識模式將借力人工智能有機融合多種方法,實現多元辨識、遠程辨識、終身辨識以及自動辨識等多種新模式。
現如今,隨著可穿戴設備、醫療物聯網、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的不斷發展,健康醫療數據正經歷爆發式增長。健康醫療數據安全和流通問題至關重要,亟待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賀增林帶領公司團隊開展研發,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健康數據服務,目前正在建設的“天融工程(西安)算力中心”,具備了建設可穿戴設備健康數據全生命周期運營平臺的可能性。
在今年省兩會上,賀增林結合國家和我省實際,向大會提交了《加快數字化賦能中醫藥及健康管理進程推廣應用中醫健康狀態智能辨識技術、打造陜西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集群》的提案。他建議,加快我省數字化賦能中醫藥及健康管理進程,大力推廣應用中醫健康狀態智能辨識技術、打造陜西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集群。建立“產、學、研、用、管”聯合機制,研究探討中醫健康狀態智能辨識技術應用機制,推動衛生保健事業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大力推動新型數字化健康管理示范社區建設,有效減少醫療保險費用支出,帶動我省發展壯大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逐步把產業服務能力擴展至沿海發達區域,促進我省服務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各界導報》記者 李榮)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